軌道建設公司設備部 唐連波
近年來,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以及國家對于“新基建”布局的加速,我國城軌交通行業信息化建設步入快速發展階段,2020年3月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發布《中國城市軌道交通智慧城軌發展綱要》,對智慧車站建設提出發展要求。如何借助現代化信息手段,打造智慧型地鐵車站,建立全自動運行運營管理體系,以實現智慧運營、提升風險管控水平,為乘客提供多元化、個性化的服務,成為近幾年關注的熱點。
一、國內智慧車站現狀及必要性
在軌道交通智慧車站的應用研究中,上海、廣州和深圳等城市起步較早且發展迅速,目前,成都、西安、重慶等多個城市在建線路也均開展試點工作,各城市根據其本身的特點在建設內容上有所倚重,但就參與建設的智慧車站項目而言,智慧車站應用項點繁多且無統一標準,建設內容一般都是圍繞著客運管理、設備管理、站務輔助、乘客服務這四個方面開展集約化、智能化的管理。
智慧車站整合車站既有和新增的各應用系統的工作界面,實現單點登錄,支撐智慧應用。通過信息感知層、服務執行層及運營協調層的融合,形成智慧車站管控系統,新的系統突破原有系統之間的壁壘,在既有信息共享的基礎上形成應用價值共享,使系統具備運行狀態全息感知、各類信息指令一體化主動推送、運行趨勢智能化分析預判及快速處置等功能,實現面向乘客的全方位體驗、面向設備的全自動運行、面向運營的輔助性決策、面向應急事件的共治式聯動。智慧車站的建設是順應行業發展趨勢,以解決上述問題并滿足相應需求為目的而開展,集中體現了城軌建設和運營管理的水平。
二、智慧車站建設的總體思路
智慧車站應從更安全的運營、更高效的管理、更優質的服務、更卓越的績效四個方面開展建設:一是更安全的運營,設備故障快速感知,大客流快速感知,快速準確處置,突發事件快速感知,快速準確處置。二是更高效的管理,車站運作狀態可視化、運行自動化,現場管理精準化、高效化,人員技能復合化。三是更優質的服務,更豐富、便捷的服務獲取方式,滿足多樣化需求的人性化服務,更良好的服務體驗。四是更卓越的效率,車站自主化服務,減少客服人員,車站智能巡視巡檢,精簡運維人員。
三、智慧車站建設模式的思考
智慧車站是智慧地鐵的重要組成部分,總體業務架構共分為三層,底層是利用智能設備、傳感器準確實時獲取運營現場、設施設備運行狀態的信息感知層,如末端各類傳感器、客服設備、嗅探設備及人員管理設備;中間層是高效、標準的客運管理和服務執行層,如既有PA、PIS、CCTV 等生產系統和新增車站業務管理系統等應用;上層是綜合分析、研判、預測預警、監督執行的運營協調層,建立車站智慧管控系統,其部署在生產網,以車站綜合監控集成平臺提供的數據為基礎,對下集成既有及新增專業,對上層信息化系統提供必需的數據。
(一)視頻全景巡站系統。采用3D可視化技術構造輕量化的場景,該3D場景從正面展示了一個地鐵站的現實場景,包括地鐵的實時運行情況,扶梯上下行情況,視頻監控,煙霧報警,電梯運行情況等等,更直觀友好的了解當前的站內設備運行狀態。系統支持自動巡站模式,且可預置多種自動巡站場景線路,替換地鐵站工作人員日?,F場巡站工作,大大降低人力。
(二)一鍵開關站。通過一鍵開關站系統的實施,實現對車站電扶梯、防盜卷簾門、AFC設備、照明、導向、環控設備的一鍵啟??刂?,并對設備動作進行實時監視;通過實現開關扶梯、卷簾門時聯動對應的視頻圖像識別,確保遠程控制安全;早間啟運時實現設備聯動控制期間的設備自檢測、自診斷,便于設備出現異常情況時及時通知維保部門處置。站務人員在車控室快速準確的完成車站開關站前置條件檢查和設備啟停,減少了車站工作人員現場開關設備的時間,提高了效率。
(三)智能控制系統。通過客流實時檢測系統,可以實時的掌握地鐵站內人員在站臺、站廳付費區、站廳非付費區、車站出入口的客流分布情況,對于突發客流、高峰期客流可以及時進行現場組織管理、客流統計和預警。對于不同客流情況,支持設置多種大客流場景,可自動聯動大客流場景預案,輔助車站站務人員更好的應對大客流場景,有效提高運營指揮效率。
(四)LED智能調光。智能調光系統通過光傳感器對現場光照強度數據進行采集,并通過智慧車站管控平臺進行多種場景設置,實現出入口實時光照強度檢測,大于限定值時關閉對應燈具,反之則打開,通過光強的檢測及回路的自動開合,實現節能、車站人員減負的目的。
(五)車站用電智能計量。通過系統準確記錄車站設備用電情況,為車站節能導向性目標,同時可以對各項節能措施進行細致量化,同時準確記錄商業用電、用水數據,便于地鐵公司與外部單位進行成本分攤。
(六)智能導乘屏。通過在車站出入口、扶梯、站臺門等處增設電子信息屏,為乘客提供車站運營服務信息,以文字方式顯示,內容包括車站運營狀態、首末班列車時刻、車站客流實況、站內溫度、高峰客流提示及車站限流通知指引乘客快速進出站等。
(七)多媒體站臺門。在站臺固定門上方蓋板處加裝嵌入式或貼合式導乘屏,顯示列車運行相關信息,引導乘客均衡候車。信息內容包括當前車站后續3列車車廂擁擠度信息展示、列車進站時間提醒及地鐵電視等內容。
(八)智慧邊門。通過人臉識別代替原刷卡方式進行邊門門禁權限認證,升級后的人臉識別設備同時支持員工卡認證及人臉認證功能,對未及時人臉授權的人員可通過員工卡認證通行,取消運營工作人員反復確認及人工開方式,提高運營指揮效率。
(九)智能客服中心。車站設置開放式智能客服中心,支持同時服務于2名付費區或非付費區的乘客,兼具傳統票亭BOM的票務處理功能,在無人值守時乘客可通過自助服務設備完成人臉實名注冊、行程規劃、站內導航等需求處理功能,并支持遠程座席與車站控制室直接通話,逐步引導乘客自助操作,減少票亭售票員的工作量,最終實現一體化無人票亭。
智慧車站是城市現代化的標志,實現了乘客便捷出行和車站的高效管理。隨著5G、大數據、人工智能的不斷深入發展,將會解鎖更多應用場景,實現多元化跨界合作。通過智慧車站建設,在實現車站自身價值的同時,促進城市軌道交通深入發展,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城市形象,進一步推動智慧城市、數字城市的發展,支撐城市可持續發展。